鄉村振興,人才先行。中國的鄉村發展過程中,人才外流、人才短缺是一個共性問題。
8月7日-8月11日,中山日報“百千萬工程”深調研采訪組深入浙江杭州和湖州,走訪三個縣四個村,看到了鄉村的新變化——年輕人越來越多。
20年前開礦山的余村,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創業,給傳統的農家樂民宿帶來潮流氣息;余村的“數字游民公社”里,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坐在公共區域進行頭腦風暴,自然淳樸的山村生活,讓他們找到“賺錢過活”與“詩與遠方”的平衡;在富春江鎮最偏遠的石舍村,曾經無人問津的“空心村”在創業青年、年輕藝術家的運營下,重新煥發活力……
隨著“千萬工程”深入推進,更多年輕創業者、藝術家、國際人才被吸引而來,成為各村發力的新方向?!霸l人”“新鄉人”“歸鄉人”聚在一起,將拓寬“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在如何吸引青年人才融入鄉村建設方面,浙江提供了一系列創新思路,可供中山參考。

“原鄉人”帶頭致富
“保護生態,我們這一步走對了”
8月初,正是暑期旅游旺季,余村民宿“春林山莊”的游客絡繹不絕。老板潘春林在高高的柜臺后面用計算器結賬,愛人謝春花在廚房忙進忙出。在餐廳一角,潘春林的媽媽正手腳麻利地包著誘人青團,這是民宿客人最喜歡的點心。

今年51歲的潘春林是土生土長的余村人,他的人生和余村山水緊密相連。20世紀八九十年代,余村以開采山石為主要產業,潘春林那會兒是礦山的拖拉機手,全家的收入幾乎都來自礦山。2003年到2005年,余村因環境污染關停了大部分礦山和污染企業。在失業之前,潘春林把目光瞄準了民宿生意,夫妻倆借錢開起了村里第一家農家樂“春林山莊”?!皠傞_業時生意很冷清,每天都為客源發愁?!迸舜毫终f,作為民宿產業發展的“帶頭人”,為了找客源,他印刷了很多宣傳小卡片,和村干部一起頻繁跑上海市區,到居民小區派發,精準對接中老年目標客戶群。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余村視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有了美麗蝶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余村時到訪“春林山莊”,讓潘春林更堅定了走綠色發展之路。余村下大力氣整治環境,景區道路拓寬了、污水治理有了成效,村莊變美了,游客越來越多了,潘春林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5個床位,一到周末供不應求。后來擴大規模,床位增加到30多個?!闭f起余村的變化和自己事業的發展,潘春林難掩笑意,“保護生態,發展民宿,我們這一步走對了”。

自己富了,就帶著村民一起致富。潘春林當上了鄉宿聯盟主席、天荒坪農家樂協會黨支部書記,幫助各家民宿做統一規劃,帶著大伙兒一起分享客源、提高服務質量,帶動周邊鄉村共同發展。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回來了,搞起了農家樂、民宿、文創、特產銷售、漂流、采摘?!迸舜毫趾芨吲d地說,這給鄉村帶來了活力,“我們也從單一的農家樂發展為旅游公司、車隊、文化公司、洗滌公司,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可以說形成了一條鄉村產業鏈”。
“新鄉人”找到夢想舞臺
“這是一場人才與鄉村的雙向奔赴”
“草坪上坐著,在電腦前處理工作,呼吸著飽含負離子的空氣,抬頭看見滿天的星星,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庇啻妩h支部副書記俞小平向記者展示一位來余村創業的青年寫下的朋友圈內容?!拔覀儽Wo了生態,生態也回饋了我們,讓更多人能在這里安居樂業、實現夢想?!庇嵝∑降倪@番話,正是余村發展的現實映照。

然而,余村發展過程中同樣也面臨著人才外流、鄉村振興人才短缺等鄉村發展過程中的共性問題。為了解決人才瓶頸,自2021年起,余村掀起了一場關于人才引進的頭腦風暴和策劃活動。2022年7月,安吉縣“全球合伙人計劃”啟動,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圍繞研學教育、鄉村旅游、文化創意、農林產業、數字經濟、綠色金融、零碳科技、健康醫療8個類型,向全球發出一份共建未來鄉村樣本的“英雄帖”。首批42個合伙人項目陸續落地余村,200多名年輕人加入了在余村創業的隊伍,他們成為了“新鄉人”。
陳鎮宇是“余村全球合伙人”項目主理人之一,他和搭檔黃斌在余村開了第一家酒館“鄉音”。每晚,這里人頭攢動,不少周邊游客、居民會專程到這喝一杯、聊聊天。不定期舉行的“余村夜話”活動,吸引一批年輕人聚集,探討余村的未來、發掘青年夢想的舞臺?!霸絹碓蕉嗄贻p人看中這里獨有的‘生態’,帶著自己可移動的工作和項目來這里尋找夢想舞臺?!标愭傆畋硎?。目前,僅余村村內就有1萬多平方米的空間正在盤活,包括共創空間、青年圖書館等。余村正結合旅游業態,如綠道、咖啡館、文旅驛站等打造更多新的“大自然的工位”,讓年輕人不僅僅是到鄉村旅游、生活,更可以來創業、辦公。
背靠青山,面朝田野,一張桌子一臺電腦,再帶上一條心愛的寵物狗,“數字游民”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面對“數字游民”新業態,安吉縣建立了跨部門“一件事”協同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提供社保醫保參保、生育登記、靈活就業登記、薪資勞動糾紛調解套餐式安心服務等。在住宿方面,余村鄉村青年人才社區提供高品質交互式青年人才公寓、青年旅社、數字游民公社和精品民宿村落等,共有床位4000余個?!澳贻p的‘新鄉人’涌入,為余村發展注入新的業態和活力;同時余村也以生態搭建青年發射夢想的舞臺。這是一場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必將結出甜美的果實?!庇嵝∑秸f。
在杭州桐廬富春江鎮,一個偏僻的小村莊——石舍村,在用另一種方式吸引新村民。石舍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這里群山環繞、溪流圍繞,有明清徽墻、天井相連、一街三弄的舊時味道,還有保存完好的3000多平方米明清建筑群。作為富春江鎮最偏僻的村莊之一,石舍村年輕人外出務工,曾經是無人問津的“空心村”,如今吸引集聚了全國各地的一群文藝愛好者常駐于此。
金鈺琦,一名來自上海的畫家,他在這個村莊里開了一間舍廬藝術館?!?016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邂逅了石舍村,之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這里,閑逛、寫生?!苯疴曠榻B道。此后,他定居石舍村,租下近300年的清代宅院敬義堂,創辦了舍廬藝術館和金鈺琦水彩工作室,為游客提供一個參觀、休憩、繪畫體驗及欣賞藝術作品的公共藝術空間。
“藝術家總在尋找美??v然去過很多古鎮山村,只有這里,讓金鈺琦停下腳步?!痹诟淮航傸h委委員李方舟看來,金鈺琦已完全融入鄉野。越來越多的文創客和藝術家涌入石舍村,開辦鄉村藝術沙龍、工作室,匯聚成了石舍村漫漫文創街區。藝術家給了村子一條出路,村子也給了藝術家一條出路。在閑暇時間,金鈺琦教村民畫畫,創作作品入選了“藝啟鄉里:浙江省美術家駐村成果展”?!按迕竦乃囆g作品更具野趣,更生猛,我很喜歡?!苯疴曠硎?。
“歸鄉人”建設鄉村新貌
“鄉村的未來,仍在路上”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仙潭村山清水秀、竹林茂盛,精品民宿掩映其間,這里是莫干山地區有名的民宿聚集地。在民宿產業興起之前,這里的村民一直以毛筍粗加工、牲畜養殖等傳統農業為營生,村里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如今的變化離不開村居環境的改善,以及“歸鄉人”為代表的莫干山民宿創業者。
仙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沈蔣榮是莫干山的第一批創業者,他17歲在村里開理發店,19歲將理發店搬到縣城,后來經營著一家餐館。2014年,他回到了老家,用老宅開了一間精品民宿。
“當年我回來的時候,家門口雜草叢生,房子年久失修,那時候我們村就是個空心村、老年村。我花了9個月時間,利用原生態的設計理念就地取材,改造我的民宿取名‘莫梵’,意即沒有煩惱的清凈之地?!鄙蚴Y榮說,起初村里開的是比較低端的農家樂,他回鄉決定要打造一家高端精品民宿。他自豪地說,自己在業內開創過幾個先例,“比如說我們的星空房,當初我用了一塊很大的玻璃,真正能夠躺在床上看滿天繁星,現在成了很多客人的打卡點。接下來很多人在做民宿的時候,把這個創意發揮到極致”。此外還有地下休閑室、游泳池等創意,都是后來其他民宿效仿的樣板。
瞄準了高端住宿的巨大需求,沈蔣榮的民宿開業后一房難求,此后幾年沈蔣榮又相繼租下了4棟村民的老房改造成民宿。
沈蔣榮的成功示范帶動了年輕人的返鄉創業潮,很多和沈蔣榮一樣回鄉創業的年輕人紛紛向老沈取經,同時也帶回更富創意、更前衛的設計,更高品質的服務。今年38歲的徐朗躍,2008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外打拼,做外貿的時候跑了許多國家,住遍各種高檔酒店,逐漸產生了“做民宿”的想法。隨著宅基地改革試點的推行,德清縣的老房子被陸續改造成特色民宿。徐朗躍于是于2019年回到家鄉,和弟弟一起投資近900萬元,把老宅改造成溫泉民宿“芷水”。
“莫干山民宿之間是很‘卷’的,大家都在卷個性化的服務?!毙炖受S表示,政府安排旅游電子商務、新媒體的指導老師,做運營方面的指導;莫干山的民宿協會安排民宿經營者四處考察,及時跟進市場熱點,展開可行性分析。2021年,徐朗躍獲得高級茶藝師資格證書,2022年獲得紅十字會CPR+AED救護員資格證書?!败扑泵袼尥ㄟ^莫干山民宿管家學院培訓獲得銀牌管家證書,并獲得中國民宿黑松露獎——年度最美管家。2022年,“芷水”民宿還被評為浙江省等級民宿——銀宿。

“莫干山目前共有864家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特定的主題,運動、書法、親子……游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擇?!鄙蚴Y榮感慨,“千萬工程”帶來新希望,村莊面貌隨著民宿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鄉村的未來,仍在路上。
記者手記
找到吸引年輕人的“中山模式”
中山日報“百千萬工程”深調研采訪組此次浙江行,看到了千村千面,無限生機。
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人來實施,而實施者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效果。在桐廬縣,目前已引入專業人才參與鄉村項目運作,首批農村職業經理人正式上崗。這些“鄉村CEO”,將在村集體經濟組織獨資或控股企業從事經營管理等工作,提高全縣村集體經濟組織獨資企業運行實效,提升農文旅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資產運營管理能力,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對于中山來說,地域環境、自然條件等基本條件相對較弱,這些經驗并不能完全照搬,必須找到適合中山的吸引年輕人的模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村一黨建指導員、一村一選調生、一村一金融專員、一村一科技特派員、一村一法律顧問“五個一”鄉村人才振興工程,加強鄉村振興人才的支撐,打開鄉村建設新局面。人才已經在路上,中山鄉村更美好的未來也指日可待。
編輯? 張英 二審? 陳彥 三審 陳浩勤